
数字经济学家林伟胜表示,马来西亚将于2025年成立的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将体现国家战略。他认为,该组织的成立标志着“马来西亚人工智能政策”从理论走向实质性进展,这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行政改革。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,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直接向总理办公室汇报,体现了政府将人工智能视为国家竞争力核心的理念。
快速阅读


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的战略定位与各方观点
马来西亚科技企业家协会主席拿督苏雷什·库马尔表示,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消除政策模糊性。“私营部门需要明确的指导,尤其是在跨境数据流和人工智能伦理方面,而企业则期望一个可操作的框架。”另一方面,学术界更注重长期的人才培养。马来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阿米娜教授强调,该办公室应该专注于基础研究,而不是短期的商业应用。这种差异反映了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各方的合理诉求。


监管框架设计中的平衡之道
监管专家Tan Sri Robert指出,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正在走一条谨慎的平衡之路。“过度严格的监管会扼杀创新,而完全放任的做法则会带来社会风险,”他解释道。办公室目前采取的分阶段策略因此获得多数利益相关方认可,特别是在数据隐私和算法透明度等基础性问题上先行建立共识。一些国际观察人士建议,马来西亚应注重与东盟邻国的政策协调,以避免区域监管障碍。这一观点得到多位东南亚科技政策学者的呼应。


“马来西亚人工智能政策”国际合作与本土创新的协同发展
前贸工部官员 Datuk Yasmin 认为,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在国际合作方面表现务实。 本地初创企业正在呼吁关注国内创新的必要性,并建议制定政策来支持本地企业。他们还呼吁与亚马逊、微软等巨头合作带来投资、知识转移和生态系统建设。 这种国际平衡的举措反映了马来西亚人工智能政策的一个核心问题:如何在自由创新和开放创新之间取得平衡。


—图片转载至网络
“马来西亚人工智能政策”实施挑战与人才战略的多元视角
人力资源发展基金CEO Dr. Ismail 表示,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才短缺。“我们既需要技术专家,也需要精通政策的人才,”他说道。 专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:企业倡导加快国际人才引进,学术界强调本土教育,公民社会关注人才政策的融合。 这些多元视角丰富了政策讨论,但也使决策过程更具挑战性。
马来西亚人工智能政策通过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产生影响,长期效果待观察。 专家认为,一项政策的可信度取决于其第一年的表现,尤其是其具体成果。东南亚科技政策协调员陈博士建议马来西亚借鉴韩国、新加坡经验,保持特色。 我们欢迎您对马来西亚人工智能政策提出反馈意见,并期待共同塑造科技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