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古晋校园石头霸凌”近日再度引发关注。古晋一所中学发生严重校园暴力,两名学生涉嫌以石头攻击同学背部与头部,并以“捅300刀”的言语威胁,引发公众震惊。事件短时间内在社交媒体疯传,视频画面激起愤怒情绪,教育部门和警方迅速介入。本文以问答方式,带你梳理事实脉络、官方回应与社会反思。


Q1:“古晋校园石头霸凌”的事件经过是怎样的?
根据校方与警方初步调查,事件发生在校内一处空地,两名涉事学生疑因口角引发冲突。现场学生拍下画面,显示其中一人拾起石块击打另一名学生的背部与头部,另一人则在旁言语威胁。视频外流后,校方立即介入,并通知家长到校处理。
警方随后证实,已根据《刑事法典》第323条展开调查。教育局代表则表示,学校有责任保障学生人身安全,并将检视现行纪律与应对机制。


Q2:涉事学生被停课三天是否足够?
许多家长认为,停课三天的处分过轻,难以反映事件严重性。教育专家则指出,在处理未成年学生时,纪律处分应兼顾“教育与改正”原则。停课只是暂时措施,更重要的是后续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。
古晋教育局表示,学校已安排心理辅导员与涉事学生及其家长面谈,评估是否需延长辅导期。同时,也会为受害学生提供心理支持,确保情绪恢复。


Q3:警方与校方目前的调查方向为何?
警方在取得家长同意后,已录取双方学生口供,并调阅校园闭路电视画面。调查将聚焦三方面:是否涉及预谋、是否存在群体性霸凌,以及事件是否造成身体伤害。
校方方面,则启动内部调查委员会,审查校规执行是否存在漏洞。教育局官员透露,后续可能要求学校提交一份《校园安全整改报告》,涵盖监督制度、举报渠道与师资培训建议。


Q4:“古晋校园石头霸凌”事件后,社会反应如何?
社交媒体上掀起热烈讨论,部分网友要求严惩施暴学生,也有人呼吁冷静看待,避免以网络暴力代替法律程序。多位心理学者提醒,青少年暴力行为往往源自情绪失控与群体压力,惩罚固然必要,但教育才是根本。
一些家长组织更提出,教育部应在全国中学建立“同伴支援系统”,鼓励学生主动举报霸凌行为,而非沉默旁观。


—图片转载至网络
Q5:事件对马来西亚校园安全带来什么警示?
数据显示,马来西亚每年平均有超过 400 起校园霸凌个案通报,其中约三成涉及肢体暴力。专家指出,古晋校园石头霸凌并非孤例,而是教育体系中长期累积的隐性问题。学校在应对危机时,往往缺乏标准流程与专业心理介入。
政府已表示,将在明年修订《学校安全管理指南》,纳入心理辅导时限与家校沟通机制,确保类似事件能更早被发现并制止。
古晋校园石头霸凌不仅是一场暴力事件,更是一面镜子,映照出教育体系中对心理健康与纪律管理的双重挑战。要防止类似悲剧重演,社会、学校与家庭必须同步觉醒。每一次的讨论,都是推动校园更安全、更温暖的一步。
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,校园安全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与坚持。



